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三·二室道》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秘感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太室和少室为题材,描绘了嵩山的景色。太室和少室是嵩山的两座主峰,太室山高耸入云,少室山则显得更加轻盈欲飞。诗中的"相对起云霞"描绘了两座山峰在云霞的映衬下相互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中的"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表达了作者对这次登山之行的喜爱和敬畏之情。"行歌降神颂"意味着作者在登山过程中歌颂神灵,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嵩山的壮丽景色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范仲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神秘感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唱得新翻稳贴腔,阿谁能得肯双双。天宁寺里尊前月,分擘清寒入小窗。
久蛰群_,犹未肆、新雷初启。鼓东风、雨膏为洗。望横塘、越溪路,石湖烟水。西接洞庭,下连甫里。忆当年、归计早,扁舟从此。祖清风、相门有几。圃堂高、应解笑,纷纷蜗蚁。锦囊雪月,更看醉里。
人道今年秋较迟。木犀全未放些儿。不因诞节开千岁,争得今辰把一枝。呼宝鼎,伴渠伊。堂萱喜色正融怡。儿前妇后孙曾从,岁岁称觞无尽期。
自家鼻孔自家穿,自家绳索自家牵。自家忽地都忘却,一笛清风送楚天。
须发老如,眉目清亮。秋生野水之中,雪照寒山之上。湛海之心,吞川之量。头头不爽机宜,处处相投稳当。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