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残春近独消魂,残雪长安千万门。
青鸟何曾寄音信,碧云刚解报黄昏。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和人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腊残春近独消魂,
残雪长安千万门。
青鸟何曾寄音信,
碧云刚解报黄昏。
译文:
残腊时节,春天即将来临,我独自消磨着寂寞的心灵,
长安城中的万千家门下,残留着融化的雪花。
青鸟为何不曾传来音信,
刚刚散去的碧云却报告着黄昏的消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诗的开篇以"腊残春近"来写景,寓意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而"独消魂"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心灵的消磨。长安城中的"残雪"象征着冬天的残留,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心中残留的寒冷和孤独。
接下来,作者提到"青鸟何曾寄音信",暗示着他期待着朋友或亲人的问候和关怀,然而却一直没有任何音信。这种寂寞的感觉被"碧云刚解报黄昏"所衬托出来。碧云散去,黄昏降临,正好与人们心中的孤独和寂寞相呼应。
整首诗词以凄凉的氛围渲染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在这个季节的寂寞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它传达了人们在某些时刻感受到的孤独、寂寞和无助的情绪,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
苍头熟睡唤不应,光射纸窗疑月明。更筹可数夜方半,杙上一鸡先误鸣。晓起飞花堆户外,幻出人间无色界。九街车马不知寒,蹴蹋银杯翻缟带。杲杲日升东海东,须臾光彩蒸霞红。不忧桂玉顿增价,人在冲融和气中。贝阙珠宫五云际,遥知天上龙颜喜。麦畦白白覆青青,农事来年定丰美。
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
短世人间厦几颠,高风湖上榻犹悬。荒凉士竖残碑日,辽邈官修废祀年。万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笔如椽。斯文未丧神犹在,会见冠裳拥坏阡。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