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久矣了穷通,出处谁能与众同。
此去便须专一壑,人生何必作三公。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和潘倅新溪七首》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豁达淡泊的人生观。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中的一些感悟。诗人在开头说自己已经历了世间的荣辱浮沉,从贫困到富裕,从平凡到出众。他认为这种经历是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然而,面对这一切,他并不沾沾自喜,而是选择了一种谦逊的态度。他表示离开现在的环境,他要去一个幽静的地方,远离尘嚣,专心致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首诗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真正价值。诗人认为,人生并不需要追逐权势和名利,而是应该专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他用"作三公"来代指追求权势和名利的人生,暗示这种追求只会带来虚浮和浮躁。相比之下,诗人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深度,追求真正的自我。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追求,而不是追逐权势和名利。诗中的山水意象和对幽静环境的向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这种淡泊豁达的人生观,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
城郭村墟共水云,槿篱竹屋映柴门。隐居亦有高人在,岸帻无言倚钓轩。
书担随身又入山,危途步步转头看。近于潇上二三里,难似江西十八滩。
京洛多年作意游,撇然归思满林丘。尘衣才洗吴中水,吟锡还寻海畔州。独夜挥弦泣山鬼,几旬谈妙动藩侯。孤云高迹真无定,又理轻装买客舟。
莼鲈有玉西风急,橙蟹无金东海深。只为酒醒愁夜来,二虫得失我何心。
美妇天下有,忠臣古来稀。去国不洁名,避世良知几。宁侣我舟楫,毋著君宫闱。平生万事足,偕老五湖归。
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