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遥望草萋萋,空旷清怀与物齐。
春水倒行潮欲上,晚云平压日先低。
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
好共山翁同出处,不随朝骑五门西。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和偶登安济亭》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站在安济亭上远望,视野中草木茂盛。
这片空旷的景色,与我内心的宁静相得益彰。
春水逆流潮水欲涨,夕阳下的云层平铺压低日光。
高城之上,我观望着古人们的足迹何处寻觅,
我身在远方,思念和离别之苦使我感到困惑。
我愿与山中隐士共同来自一个世界,
不随着朝廷的马车西行。
诗意:
《和偶登安济亭》描绘了诗人登上安济亭,远眺风景的情景。诗人在这片草木葱茏的景色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清明,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中描绘了春水逆流、夕阳下的云层以及高城之上观望古人的景象,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表达了对过去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感到身处远方,思念和离别的痛苦使他感到困惑。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意与山中隐士一起,远离世俗,不随着朝廷的马车西行的心愿。
赏析:
《和偶登安济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古人的敬仰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安济亭、草萋萋的景色、春水逆流、夕阳下的云层等形象描写生动而富有情感。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与山中隐士一起避世而居。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对过去的敬仰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追求。
莫嗔芳意太矜持,曾得三郎觱篥吹。今日若无工部句,殷勤犹惜最残枝。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闍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