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毛君州宅八咏 山房》

岸帻携筇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
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庵劚草莱。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毛君州宅八咏 山房》是苏辙所作,属于宋代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天夜晚我戴着斗笠来到毛君州的山房,
带着竹竿和篾条,我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我席地而坐,用蒲团作座椅,纸帐布置得精致,
香炉散发出竹子的香气,这是我独立而宁静的地方。

我需要找到一位僧人作为伴侣,
一同分享这份宁静和寂静。
我还计划开办一座小庵,清除周围的荒草和杂草,
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加幽静的居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在夜晚来到毛君州的山房中度过的宁静时光。他以自然和素朴的形象来表现自己追求宁静、远离喧嚣的心愿。诗中暗示了他渴望寻找一位僧人作为伴侣,共同分享这片宁静和寂静。此外,他还表达了自己开办一座小庵、追求更加幽静居所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传达了苏辙对宁静和清净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他在山房中度过的夜晚,诗人创造了一种恬静而深沉的氛围。蒲团、纸帐、竹香台等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山房中的静谧与宁逸。

诗中的"僧为伴"表明苏辙渴望与一位僧人共度时光,寻找一位与他有相同追求的伴侣。这种愿望不仅是对友谊和默契的向往,更是对内心宁静和精神寄托的渴望。

另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开办一座小庵的愿望,这体现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空间的追求。他希望通过开庵劚草莱来清除周围的荒草和杂草,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幽静的居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透露出苏辙对禅修生活和自然的倾慕之情,以及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描绘山房的景象和对僧人、开庵的向往,诗人展现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给人以思考和静心的启示。

  • 《哭德和伯氏六首》

    棣陨双葩泪洒红,百年已短更匆匆。祗今风雪栖栖景,地老天荒一个鸿。

  • 《绝句五首》

    一从蔷薇绿,经秋忆故庐。乡书夜来到,只是更愁予。

  • 《踏莎行 题巫峡云涛图用王国器韵 铁网珊瑚书》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翠眉轻补胭脂漏。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暮雨凝愁,朝云*酒。余怀远寄湓江口。世间木石本无情,如何

  • 《虞美人》

    春风曾见桃花面。重见胜初见。两枝独占小春开。应怪刘郎迷路、又重来。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世间好景不长圆。莫放笙歌归院、且尊前。

  • 《泊平江百花洲》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 《同施邦直棹舟西湖乘月登孤山拜和靖处士墓》

    向晚南屏路,相携上钓。山根晴亦湿,湖面夜难昏。月色留吹笛,鸥群回洗樽。来寻林处士,地下有知言。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