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六炼丹井》

凿井烧丹八百年,尘缘消尽果初圆。
石床苏甃人安在,绿水团团一片天。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六炼丹井》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凿井烧丹八百年,
尘缘消尽果初圆。
石床苏甃人安在,
绿水团团一片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口名为“炼丹井”的井,在经过八百年的凿造和烧制后,终于达到了完美的状态。井底的尘埃已经消尽,炼丹的目的也得以实现,成果初显。诗中还提到了井旁的石床和苏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人和事物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绿水如天为结尾,展现了和谐、宁静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炼丹井这一特殊事物的描绘和思考。井在诗中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长时间的努力和追求。通过描述井底的尘埃消尽和成果初圆,传递了作者对于坚持不懈、追求完美的价值观。同时,井旁的石床和苏甃则呼应了过去的岁月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绿水团团一片天”,以生动的画面描写了炼丹井旁绿水环绕的景象,给人以和谐、宁静的感受。绿水象征生命的源泉和活力,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炼丹井所代表的追求与希望的寄托。整首诗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意象,传递了对于追求、努力和过去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和谐、宁静的向往。

苏辙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娴熟的表达技巧和对于生活、人情的敏锐感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 《次韵四首寄德基兼呈侍郎公》

    溪流暴雨涨江同,咫尺西邻信不通。衰朽怕看青镜里,笑谈犹近翠屏中。侍郎客到无苛礼,教授诗来有古风。五载皇皇无税驾,我途正似阮生穷。

  • 《雪後寻梅》

    去年看梅南溪北,月作主人梅作客。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腊前欲雪竟未雪,梅花不惯人间热。横枝憔悴涴晴埃,端令羞面不肯开。缟裙夜诉玉皇殿,乞得天花来作伴。三更滕六驾海神,先遣东风吹玉尘。梅仙晓沐银浦水,冰肤别放瑶林春。诗人莫作雪前看,雪後精神添一半。

  • 《真定舞》

    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么。

  • 《上己三首》

    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秋千日暮人归尽,只有春风弄彩旗。

  • 《真首座写真求赞》

    觉海元澄,性天廓平。耳眼空更远,息气细而清。露寒斗湿,秋淡河横。丛林底去就,百草头光明。蛾眉之月兮三千刹海,羊角之风兮九万霄程。肚皮参饱,肝胆老成。挥斤容易甚,器受太难生。为你一斲鼻垩,从教四望人惊。

  • 《蜡梅二首》

    白璧黄金取意裁,极知变态自江梅。风流一样香仍好,共趁春前腊后开。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