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
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
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
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曼叔赋断蓬见别》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霜蓬飞无根,
岁暮随惊风。
翻翻走寒野,
日以去故丛。
譬如远游子,
飘泊从西东。
一感颍上别,
慨叹发予衷。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断裂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感受。蓬草在霜天中飘飞,失去了根系,随着寒风飘散。它在寒冷的野地中翻腾,逐渐离开了原来的群落。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的旅人,随着风从西方到东方流浪。这种别离之感触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叹息。
赏析:
《和曼叔赋断蓬见别》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别离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通过对蓬草的描写,诗人将自己与蓬草进行了类比,以突出自己的漂泊和离散之苦。蓬草在霜天中飞舞,失去了根系和依托,象征着离散的痛苦和无依无靠的孤独。诗人将自己比作远游的旅人,飘泊于东西之间,流离失所。这种离散之情引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慨叹,表现出他对别离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别离的感受,以及旅人漂泊的心境。这首诗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境遇的特点,流离失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离散的痛苦感受。整首诗以简约的形式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韩维独特的诗境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来兼不返,我道也担板。超凡越圣时,脑后方开眼。
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秋风吹叶古廊下,一半绳床灯影深。
有张翱兮,寓止淮阴。来绮席兮,放恣胸襟。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公方庇苍生,又如
肖头石磴坐盘桓,时见修鳞自往还。可是水深鱼极乐,不须妄想要垂竿。
云海茫茫,何人寻得春归处。年年迟暮。不逐春归去。何日真归,历历江湖路。舟横渡。青山无数。醉吸荷心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