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欲不丧道,昧者是难胜非。
学贵复之不远,在知心体危微。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马宜州卜居七首·复斋》
译文:
哲人欲不丧道,
昧者是难胜非。
学贵复之不远,
在知心体危微。
诗意:
这首诗是王炎在宋代时期写的,题为《和马宜州卜居七首·复斋》。诗中表达了对于追求道义的智者和那些迷失于黑暗中的人之间的对比。诗人认为智者们渴望保持道义的纯洁,而那些愚昧之人则难以战胜内心的黑暗。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被强调,它们使人能够远离迷途,在困境中保持正直和坚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智者和昧者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和智慧的追求。诗人认为智者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问,还要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与人分享和交流。在诗中,作者称赞了那些能够将学识与智慧运用于实际的人,他们能够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与此相对,那些迷失于黑暗中的人则难以摆脱自身的困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于智慧和修养的珍视,以及对于迷途者的忧虑。它提醒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和修炼自己,以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正直。这首诗通过对智者和昧者的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呼吁人们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自下观上,无限富贵。自上观下,无限贱贫。自心观物,何物能一。自物观心,何心不均。
年苦志不求奇。公寻者希。夷猛悟笑微微。华枉用机。予偃,婴肥。宫祥瑞围。传心印谨相依。灵神自飞。
征衣消尽洛阳尘,泣向东风拭泪痕。不及青春归有信,一年一别乐游园。
春晚城南十里陂,亭亭独立见奇姿。品流不落松竹後,怀抱惟应风月知。旋拂乱云成小伫,重携芳榼卜幽期。佳人空谷从来事,莫恨桃花笑背时。
老去疏慵厌仕途,归来林下学真如。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间一味愚。但得清尊长对客,纵添白发亦从渠。世间达宦多忧畏,胸次还能似我无。
气不通,脚膝患。云母膏,敷贴常常备办。破伤风、要可何如,花蕊石细掺。治心病,清神散。医性僻,附子理中丸弹。灵宝丹、服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