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新冽寒泉眼,风廊一股来泠泠。
灯花夜半知我喜,恰是旧山穿石声。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歷一府三州,皆爲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爲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着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爲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爲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干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新泉》是宋代黄庶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墙根新冽寒泉眼,
风廊一股来泠泠。
灯花夜半知我喜,
恰是旧山穿石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凉爽的景象。在墙根处,有一眼清冽的寒泉涌出,微风吹过的廊子里,带来了凉爽的气息。在深夜里,灯花摇曳,作者独自欣喜地感受着这一切。而此时,传来的穿石声,正好让他想起了旧时在山间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喜悦之情。首句“墙根新冽寒泉眼”用四个字将冷泉的清新之气传达给读者,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接着,“风廊一股来泠泠”,通过形容词的运用,将微风带来的凉爽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句“灯花夜半知我喜”,通过灯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的静谧中感受到的喜悦和宁静。最后一句“恰是旧山穿石声”,以一种比较的手法,将此时传来的穿石声与作者在旧山中的回忆联系起来,增加了诗词的意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清新宜人的景象,给人以清凉、宁静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新凉爽的喜悦之情,并在最后一句引发了对旧时山水的回忆,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禅意和思绪的流动。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真挚情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心境。
甲观秋弥月,前星蚤丽天。君亲重庆日,家国中兴年。英武神机远,温文德宇全。攡章森曲则,会道极高坚。俭宝躬安履,仁端性自然。渊溃澄有量,海润浃无边。五学临函丈,三朝拱邃延。颂声敷政久,喜色问安还。铜律谐初度,桑弧绝旧传。菊催重九近,梅占小春先。戏彩猗猗殿,宣杯
双瀑飞来古寺西,月萝烟草久湮迷。自从吾辈经行后,便觉他山索价低。老去合为三径计,就中聊借一枝栖。石崖大有穿磨所,从与新诗着处题。
勇退人难事,明公识虑长。波涛济舟辑,霜雪见松篁。林下开前圃,花间撤亚枪。二疏良宴会,老杜好篇章。道向清来胜,机于静处忘。当除印如斗,试一较閒忙。
戏投饼饵方塘上,无限鱼儿翻翠浪。向来瓠瑟听遗音,今日梅山识清唱。
洞庭山连震泽水,怪石巉岩出波底。谁言行远莫致之,好事经营俄至此。爱君小轩才袤丈,满地新芳杂红紫。偶来凭槛见奇峰,便有江湖秋思起。
十顷隋家旧凿池,池平树尽但回堤。清尘满道君知否,半是当年浊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