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
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
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和林子中待制》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位老人留守在林中,他们各自皱纹显露,人们嘲笑他们愚蠢老迈而更加固执。他们共同举起鹅的酒杯,或者说是鸱夷(鸱夷为一种鸟名),相逢时却像卵子一样白色,如同五湖天空的颜色。他们在江边怀念过去的爱情,啼叫声夹杂着斑白的头发。在海上,他们的声音早已先于管弦乐器传播。不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渊明(指自己)都要重新归去,高歌长笑老去的斜川。
诗意:
《和林子中待制》描绘了两位老人的情景。他们被嘲笑为迂腐和老态龙钟,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在林中相聚,共同举杯畅饮,彼此间的相见犹如白色的蛋,象征着他们纯洁的友谊和共同的经历。诗中也提到了江边的回忆和海上的声音,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归去的期待。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自号“渊明”表示,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他都要重新回归,满怀豪情地面对老去。
赏析:
《和林子中待制》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两位老人的形象和他们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对老人们的坚持和豪情的描绘,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尽管他们被嘲笑和忽视,但他们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坚守内心的信仰,并用酒杯和友谊来庆祝他们的生活。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鸱夷、卵色、江边等,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最后两句“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以自号渊明的诗人自居,表达了对自身人生归宿的思考和对老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晚年的坚守、豪情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屋边花萼自离披,屋底臞儒但著书。游冶郎君应冷笑,不能暇逸独可欤。
具通方眼放{嗤口换目}盲,争肯先人一步行。穷四部洲求逊让,看来不出老先生。
祸我天何酷,子归自古诚。女孥俄别父,宗直亦辞兄。家难已稠疉,寇氛方满盈。分明天有眼,不照此时情。
寒釭融白脂,冻焰结红豆。草有问字人,明朝能载酒。
一纸新诗过雁衔,醒然何异接君谈。奉亲鱼蟹兼临海,退食琴书定有庵。一别经年真似梦,多忧不饮亦如酣。共君友契非今日,蔽芾棠阴自剑南。
初晴丽前楹,轻寒沍幽院。酒气菊边闻,垆霏竹间见。礼秩俱澹忘,情交自深眷。嘉会在永期,闲欢足清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