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石铺新路,安桥压古堤。
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
影定栏杆倒,标高华表齐。
烟开虹半见,月冷鹤双栖。
材映夔龙小,功嫌元凯低。
从容济世后,馀力及黔黎。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和李相公留守题漕上新桥六韵(同用黎字)》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李相公留守期间在漕运上新建桥梁的景象。
诗中描述了选用石头来铺设新的道路,以及新桥搭建在古老的堤岸上的情景。诗人用银汉下河的形象来形容漕运修筑作业的进行,而新桥则倒映在玉川之上。桥的栏杆成为了倒影,桥的标高与华表的高度相等。烟雾散开,虹霓隐约可见,月光冷冽,一对鹤停栖其中。桥的结构巧妙地融入了夔龙和元凯的神话传说,展现出巧夺天工之美。然而,虽然工程材料和设计都非常精良,但白居易还是认为功劳还不足以和元凯相比。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希望有余力去帮助黔黎百姓的愿望。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选择石头铺建新路,桥梁压在古老堤岸上。
犹如银汉下河,桥身映照在玉川之西。
桥的栏杆倒映水中,高耸的华表与桥等高。
烟雾散开,彩虹隐约可见,月光冷冽,一对鹤停栖其中。
桥的设计融入夔龙和元凯的传说,显示出巧夺天工之美。
但诗人认为工程功劳还不足以与元凯相比。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希望有余力去帮助黔黎百姓的愿望。
这首诗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李相公留守期间在漕运上新建桥梁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桥梁的各个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工匠的智慧和造诣。桥梁相对于古老的堤岸,形成一种新旧交替的景象,显示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诗人通过对桥梁的描写,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建设的力量。
诗人在描写桥梁时借用了天文、自然等元素来增强诗意和表达力。银汉、玉川、烟雾、彩虹、月光、鹤等形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质朴,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联想和遐想。通过对桥梁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以及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
诗歌最后一句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所知用于济世救民,帮助黔黎百姓,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怀和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桥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工程建设和自然景观的赞美,融入了人文和自然的元素,体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社会的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从容淡定地处世态度的自信和追求。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庄重而美好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想象的空间。
天府鞠办三节日,霜台待漏五更时。薰风一觉清凉睡,莫问浮名高与卑。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夜把新诗百遍开,句如红药与苍苔。如何作许无端甚,押尽车斜始送来。
两峰如长喉,有石鲠其内。千金随侯珠,磊落见微纇。何言西子美,捧心作颦态。夷齐心著肩,欲间使分背。小亏或大全,知恶及真爱。堂堂老充国,荒寻得幽对。朝夕与山语,俯仰弥三载。谓我知子心,茅塞厌荟薱。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废。芝兰生当户,虽芳亦芟刈。邑有从事贤,闻之
于皇天子自乘龙,三十三年此道中。悠远直参天地化,升平奚羡帝王功。但坚圣志持常久,须使生民见泰通。第一胪传新渥重,报恩惟有厉清忠。
尊斝星陈,疊幂云舒。来贰莺觞,玉俩琼琚。相予严祀,秉德有功。对扬王休,何福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