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深悲宠辱惊,归来胸次渺寰瀛。
登山临水随宜坐,问柳寻花信意行。
境胜已勾诗兴动,身閒还引道心生。
亲知满眼如君少,何不时来共一觥。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李光祖》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老去的心情为主题,通过对人生经历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伤和对世事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老去深悲宠辱惊,
归来胸次渺寰瀛。
登山临水随宜坐,
问柳寻花信意行。
境胜已勾诗兴动,
身閒还引道心生。
亲知满眼如君少,
何不时来共一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沉痛感叹。作者感到年老后对于宠辱之事已不再感到惊讶,回到家乡后,内心感受到的世界却变得狭小。在登山临水时,随意坐下,向柳树打听寻找花的消息,这些都是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回应。境胜之美激发了诗兴,身心闲适之时,又引发了对道心的思考。作者目光中充满亲近之情,仿佛你就像年轻时的自己,因此作者呼吁你不妨常来,共饮一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去和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慨。宠辱之事已经让作者不再感到惊讶,老去的心情被渺小的胸次所代表。然而,作者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山水之间,作者随性而坐,与自然亲近,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境胜之美勾起了作者的诗兴,同时也引发了对道心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内心修养的关注。最后,作者向目光之中的“君”表达了深深的情感,以邀请对方常来共饮一杯,体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对老去和人生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岁月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修养的关注。整首诗词意境清新雅致,言简意赅,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裹袖钳锤。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
早知皆是自拘囚,年少因何有旅愁。自是不归归便得,陆乘肩舆水乘舟。
乔木岂能忘故国,结茅聊复纪新亭。此君玉立傍无友,犹有幽禽静可听。
幸际清时息五兵,舌顽无处说纵横。蚁封一梦难分别,蜗角千年强斗争。丹壁邮亭新蜀道,白楼烽戍古邾城。自知夜半徒兴舞,移远寒鸡不使鸣。
梁家天子抱琵琶,泪洒华林御苑花。今日闻韶无处所,雁烟蛩雨属他家。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