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洲争出,天寒日易昏。
倦游来异县,小隐住荒村。
鹤骨缘诗瘦,鸡肤借酒温。
长须烦洒扫,吾欲叩柴门。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黄先卿即事五首》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落洲争出,天寒日易昏。
在水落下的洲岛上争斗的声音逐渐消散,天空寒冷,白昼变得短暂。
倦游来异县,小隐住荒村。
疲惫的游历带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县城,我选择在一个荒凉的村庄中隐居。
鹤骨缘诗瘦,鸡肤借酒温。
像鹤骨一样瘦弱的身躯因为写诗而消瘦,鸡皮则因为酒的温暖而得到些许舒缓。
长须烦洒扫,吾欲叩柴门。
长时间的苦心洒扫,我渴望敲响柴门。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一种寂寞、疲惫和追求宁静的心境。诗人通过描述水声消散、天寒昏暗的景象,表达自己在世俗纷扰中的疲倦与无奈。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县城,选择隐居在荒凉的村庄,寻找内心的宁静。诗中的鹤骨和鸡皮象征着诗人瘦弱的身躯,通过写诗和喝酒来寻找一些温暖和慰藉。长时间的扫地和打理表明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最后,诗人表达了他渴望打开柴门,迈向新的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疲惫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情绪,引发读者共鸣。
低枝垂蕊逗疏阴,不学髯龙干百寻。此去江南知几驿,只今谁动故人心。
古径约城斜,锄荒可过车。直穿深筱去,不比绕村赊。伐树侵篱脚,裨塍掘涧沙。欲为兰若处,松柏属吾家。
小池春破玉玲珑,声触帘钩渐好风。閒绕栏干掐花树,春痕已著半梢红。
山色两间供步障,松阴半亩当邮亭。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亲酒盏疏。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