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随尽,红榴暖欲然。
後时何所恨,处独不祈怜。
叶叶自相偶,重重久更鲜。
流珠沾暑雨,改色淡朝烟。
著子专寒酒,移根擅化权。
愧非无价手,刻画竟难传。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和黄充实榴花》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过去了,花也随着凋谢殆尽,只有这红榴花仍然温暖艳丽。未来的时光里,我将怀念什么?只有我一个人,不得祈求怜悯。叶叶相互依偎,层层叠叠久久更加鲜艳。像珍珠一样沾湿了雨水,又如朝阳照射下的淡淡烟雾。我用它来酿造寒冷的酒,将根植权力,独自垄断。我感到惭愧,因为即使是有价值的手艺,刻画它也难以传承。
诗意:
《和黄充实榴花》以榴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春天的怀念和对红榴花的赞美。诗中描绘了榴花在花期末尽时依然保持鲜艳的景象,与其他花朵不同,它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坚韧和生命力。作者感慨万分,思考着未来的时光和自身的处境,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诗中还通过比喻和意象,将榴花与珍珠、雨水、朝阳等相联系,展示了其美丽和独特的品质。
赏析:
《和黄充实榴花》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榴花的美丽和与众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榴花的描写,作者抒发了自己对逝去春天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孤独和无助情感,与榴花坚韧而美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共鸣之感。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通过将榴花与珍珠、雨水、朝阳等进行联系,不仅展示了榴花的美丽,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富有生命力的图景。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榴花的美丽特质,并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入思考和艺术享受的空间。
名山阅万古,明月来几时。顾游属中秋,万里云雾披。心间境亦静,月满山不移。况兹九曲溪,正漾清涟漪。呼舟星村来,十客琴觞随。此客俱不心,洒落同襟期。居然命钓艇,造席不复疑。陶兀入醉乡,伴我老不羁。临流振衣袂,飒飒刚风吹。银盘转岩阿,两川光渺瀰。崚嶒大王峰,嵌窦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愿学人、达此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髡钳之人何以留。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积雨生残稻,苍苔入旧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