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高步只应天咫尺,旧游宁寄浙西东。
升沉道路从今异,邂逅比邻此日同。
相见可堪怀抱冷,需君健语破樊笼。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和和叟第课还自都下》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云直上马如龙,
来往泠然若御风。
高步只应天咫尺,
旧游宁寄浙西东。
升沉道路从今异,
邂逅比邻此日同。
相见可堪怀抱冷,
需君健语破樊笼。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别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变迁的思考。他以马如龙直冲青云、行走如风的形象,抒发了自己追求卓越、追逐梦想的豪情壮志。诗人渴望与旧友重聚,忆起旧时的往来和欢乐,但现实的变迁使得他们的道路分别,只能通过文字来寄托思念之情。然而,尽管相隔遥远,他们在某一天却意外相遇,这让他们倍感珍惜和感慨。尽管相见时可能感到冷寂,但作者依然期待朋友能以坚定的语言打破彼此之间的隔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意象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向往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马如龙般的奔腾和御风般的自由,体现了作者追求卓越、追逐梦想的豪情壮志。作者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友情在时间和空间的冲击下的变迁与坚守。尽管道路发生了改变,但友谊的纽带仍然存在,只是需要通过文字和言语来传递思念和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再次相见的期待,期望朋友以坚定的语言来打破彼此之间的隔膜,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整首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思索,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岂无艇民,生而清穆。亦既从师,步趋随逐。亦既穷经,访寻归宿。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飒飒旱天雨,凉风一夕回。远寻南亩去,细入驿亭来。蓑唱牛初牧,渔歌棹正开。盈庭顿无事,归思酌金罍。
隽手芥拾紫,忠肝蒲伏青。婴龙云气直,缚虎雪毛腥。炊枕梦何短,书棺名更馨。眇然人物几,墓草涕交零。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千金市骏骨,鼓车役骅骝。薛烛已云远,伯乐不可求。此理难致诘,吾其赋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