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中文译文:
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想要戴上它首先要将头发剪短晾干。
要让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耿天骘的赠诗。诗中以竹冠为象征,表达了一种追求真实和自然的情怀。

首先,王安石提到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这是因为竹冠是用竹根制作而成的,竹根代表着竹子的本质和根基,意味着真实和朴素。与之相对,竹皮冠是用竹皮制作而成的,更多地强调了外表和装饰的功效。通过这样的对比,王安石表达了对真实和本质的追求,暗示人们应该珍视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华丽。

其次,诗中提到要戴上竹冠,首先需要将头发剪短晾干。这里的剪短头发可以理解为剪去过多的繁琐和虚华,以追求简朴和真实的生活态度。晾干头发则表示要将头脑清醒和冷静,不被外在的浮华所迷惑。通过这样的描述,王安石呼吁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以真实的姿态去面对世界。

最后,诗中提到要使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竹冠,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这里的山林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环境和自由的状态,而方帽则代表世俗的束缚和规范。王安石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真实自我的向往,呼吁人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寒冷而放弃自己的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冠的意象,抒发了王安石对真实、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他呼吁人们摒弃虚华和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追求真实的自我。这种思想在王安石的时代被称为"新儒家"思潮的一部分,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 《沁园春》

    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杨虽出,又何畀於蔡,何救於章。公今为尹为杨。这一著须平心较量。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公须起,

  • 《依许待制送行诗韵咏燕以寄》

    江燕衔泥日,深堂拂玉琴。不教关合户,乃见主人心。掠水飞殊捷,迎风去已禁。短书犹可记,聊影托微吟。

  • 《千里共明月》

    仙掌露初凝,高空月迥明。雪霜千里色,关塞一时情。永夜惊乌鹊,中原有弟兄。清辉怜独对,良会苦难并。目断一天远,愁随两地生。倚楼何处笛,凄切送残声。

  • 《喜迁莺》

    春回天际,见柳眼翠窥,梅腮粉腻。日庆三阳,时逢千载,帷幄挺生元帅。亘古抚今忠义,天下安危注意。负英伟,信功高耿贾,勋侔霍卫。和气。东风里,楼阁五云,玉帐环珠翠。庙食真扬,人怀邵父,当代虎臣难比。拟把倩桃为寿,莫惜金花沉醉。受阃寄,佐君王神武,复恢舆地。

  •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山顶自晶明,人间已滂沛。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遥光泛物色,馀韵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