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种秫秔供靖节,要餐杞菊学天随。
不知底事池塘梦,犹到边城月暗时。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剩下的秫秸种子供应丰收的节日,需要的食物是杞菊,学习像天空一样随遇而安。不知道底事的池塘是一个梦境,但在边城的月色暗淡时,我依然到达那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小园中的景象,并通过其中的景物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诗人在小园中感叹着世事无常,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变幻无常。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的哲理相融合,表达了对命运之轮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体察。通过描绘小园中的景物和意象,诗人抒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幻的思考。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运用意象和对比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画面。
诗中的“剩种秫秔供靖节”,表达了对收获和节日的祝福,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丰盈和喜悦。而“要餐杞菊学天随”则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将自己比作池塘中的水,暗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迷茫和无知,但在边城的月色昏暗时,他依然坚持前行,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执着。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词简练而深刻,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门向沧江碧岫开,地多鸥鹭少尘埃。绿阴十里滩声里,闲自王家看竹来。
数点烟香出庙门,女娥飞去影中存。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宰相初除司马家,正衙昨日听宣麻。京都百万人欢喜,争筑新堤十里沙。
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马乳酸甜自旧知,眼寒久不见生枝。中原有路人难到,北客思乡泪欲垂。
好风流诗老,双鬓上,雪霜稠。忆少壮欢娱,呼鹰逐兔,走马飞球。春风断肠柔唱,拚千金一笑破娇羞。此日花时意气,当年梦里扬州。客床百尺卧危楼。往事总悠悠。把湖海人豪,消磨变换,洙泗天游。应知裂麻司业,为前时、谏舌颇多愁。今去却堪痛饮,瓮头有酒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