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破藩篱出一头,要追岸壑老人游。
知他栽得花和竹,髣髴旧时风度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剖破藩篱出一头,
要追岸壑老人游。
知他栽得花和竹,
髣髴旧时风度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小园子,诗人通过剖破藩篱(一种庭院的围墙)的方式进入其中,追随着居住在岸壑之间的老人漫游。诗人赞美了这位老人的园艺技巧,特别是他种植的花朵和竹子,使园子恢复了旧日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小园子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在诗中,藩篱被剖破,象征着诗人打破了限制和束缚,进入了这个小园子。这个小园子被描述为岸壑,可能指的是山水之间的景致,意味着它的环境非常幽静。诗人想要追随那位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这表达了他对老人智慧和生活方式的敬仰,并且希望能够汲取他的经验和智慧。
诗人赞美了老人种植的花和竹,这体现了对园艺技巧的赞赏。花和竹被视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元素,也象征着秀美和坚韧。通过描述老人所种植的花和竹,诗人表达了对园子的美化和恢复旧日风貌的敬意。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小园子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对老人智慧和园艺技巧的赞赏。
这首诗词通过写景和写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观察和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情感。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赠别文章妙,分携六见秋。真书藏相府,循吏说湖州。不作三公入,同谁八极游。朔风吹壮泪,应满藕池头。
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鉴孤奁舞翠鸾。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飐盖雪衣寒。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看。
典午既陵夷,群材共沦谢。唯有青青松,于今被王化。
早仕谗销骨,迟归悔噬脐。短衣犹掩胫,穷巷固多泥。婢喜蚕三幼,奴贪雨一犁。衡茅明我眼,刮膜谢金篦。
旋籴街头米数升,黄昏看上店身灯。明朝山路闻饶石,买得乌骡喜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