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方宗教鼓山韵》

盖世功名不染埃,清时尝见赋康哉。
灵源已作千年观,圣相仍曾一日来。
补练元功天上石,燮调和气琯中灰。
崖间尝有数行墨,留与游人抵暮回。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方宗教鼓山韵》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盖世功名不染埃,清时尝见赋康哉。
诗意:这里表达了对功名的超越和追求清净的态度。作者认为盖世的功名不应被尘埃所染污,而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灵源已作千年观,圣相仍曾一日来。
诗意: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灵源的景观的赞美,灵源已经成为一个受人景仰的地方,并且圣贤的风采仍然存在。

补练元功天上石,燮调和气琯中灰。
诗意:这句话表达了修炼功夫的重要性。作者比喻修炼功夫就像在天上的石头上锻炼身体一样,通过调和内外的气息,使身心得到平衡。

崖间尝有数行墨,留与游人抵暮回。
诗意: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山崖间遇到了几行墨迹的情景,作者将这些墨迹留给旅行者,以作为他们在日暮时的回忆。

赏析: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追求清净的向往。作者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心灵境界相联系,使诗词具有深远的意蕴。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通过描写山崖、灵源等自然景观,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功名的超越和对修炼的重视,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宁和的哲学思考。

  • 《二士避雨岩》

    遇险思共济,胡粤无异心。而我与夫子,义烈真断金。阴崖避飞雨,群龙方恕吟。岩中歌式微,相和相知音。

  • 《题严贤良东山集》

    谢公高志渺浮云,对弈从容静世纷。坐客偶然谈小草,无言徒愧郝参军。

  • 《郡斋闲坐》

    负郭无良田,屈身徇微禄。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羁束。幸曾趋丹墀,数得侍黄屋。故人尽荣宠,谁念此幽独。州县非宿心,云山欣满目。顷来废章句,终日披案牍。佐郡竟何成,自悲徒碌碌。

  • 《席上赠歌者》

    十胥吴绫赏水新,一声歌歇杏梁庙。家徒四壁门如水,那得明珠换美人。

  • 《剑阁》

    剑耸秋峰积霭昏,关城遥向望中分。触新百堵连青嶂,依旧千家住白云。松桧影随岩寺出,管弦声杂涧声闻。

  • 《东谿待苏户曹不至》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台上柳枝临岸低,门前荷叶与桥齐。日暮待君君不见,长风吹雨过青谿.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