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方耜岩见寄》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世事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安城的战乱和岁月更迭的感慨,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旧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揭示了兴衰更替的无常性,长安作为古代重要的都城,曾多次遭受战乱之苦,蒙尘的战场也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诗中提到“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表达了修建园林和赏花赏菊的传统。诗人通过“种桃”和“采菊”这两个景象,表达了对旧时光的向往和怀念之情。尽管时光已逝,但这些传统的美好仍然被传承并延续至今。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这两句描绘了梦幻和神奇的意象。蕉叶翻覆成了梦中的鹿,而诗人则乘坐着神兽麒麟。这种幻想的场景与诗中对世事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疑问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珍视和对过去的追忆之情。在这千年之间,辽东路的历史一直被人所记住,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去城头寻找那些曾经的普通人,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故事。
整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通过对战乱、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过去的回忆。通过运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诗人使这首诗词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让读者在品味中体会到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江南花信厌春寒,乡路迢迢去亦难。不解趋时人笑拙,每怀归计自求安。明朝芳草空相忆,何处青山复共看。二十八年清苦志,独歌白雪对幽兰。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共言神僧昔住此,至今光景如天台。搘筇负笠出复没,喜动妇人惊提孩。
迹远公犹记,情亲势使疏。忽思参研席,如许遽龙猪。云步知无那,文盟肯弃子。只哦五个字,不愈一行书。
春云天上白成行,春草人间绿自香。罨岸桃花三百树,碧溪休问短和长。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颇思暝坐收馀力,他日归家祗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