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作者介绍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在该诗中,作者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诗意:
这个世界如水一样无常,而我们相互间的了解又有谁能持久呢?千年来,彝族的鼎观察着历史的变迁,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见证着世事的典型。虽然有人自诩能够使石头变成洁白的玉石,有人自谦已将竹子化为青翠的宁静。然而,我却更加珍惜驿路上那几朵梅花的句子,而不愿意辜负空旷江畔的杜若花。

赏析:
这首诗以流畅的韵律和委婉的语言表达了时光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作者通过水不萍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界的无常性,强调了相互间的了解和相识的稀少性。千年的彝鼎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世事的变迁和典型。在后面的几句中,作者通过石能生白璧、竹已化青宁的自谦之辞,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他更加珍惜驿路上几朵梅花的句子,而不愿意辜负空旷江畔的杜若花。这里梅花和杜若花被运用为象征,梅花代表着纯洁和坚韧,而杜若花则象征着空旷和自由。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递出对时光流转的深切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 《周少隐留春词帖赞》

    弦管之流声,景物之感情。激徵含商,舒华发英。固所以合融怡寺自然,而惜流转之不停。亦犹夫见穿花之蛱蝶,赋点水之晴蜓。思尽醉于风光,而典春衣于杜陵也。

  • 《昭应官舍书事》

    县在华清宫北面,晓看楼殿正相当。庆云出处依时报,御果呈来每度尝。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两衙早被官拘束,登阁巡溪亦属忙。

  • 《句》

    怀人空结九回肠。

  • 《赏茶》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 《书意》

    唐尧授人时,妙用均造化。我读七月诗,周室亦其亚。彼用治四海,我敛之一身。至理之所在,太山等微尘。链气以成真,岂复有它术。譬如尊六经,百氏当尽黜。

  • 《浣溪沙(儿辈欲九日词而尚远,用“满城风雨近得阳”填成浣溪沙)》

    宋玉应当久断肠。满城风雨近重阳。年年戏马忆吾乡。催促东篱金蕊放,佳人更绣紫萸囊。白衣才到共飞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