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
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
空余一派寒岩侧,澄碧泓渟涵玉色。
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
西陵老令好寻幽,时共登临向此游。
欹危一迳穿林樾,盘石苍苔留客歇。
山深云日变阴晴,涧栢岩松度岁青。
谷里花开知地暖,林间鸟语作春声。
依依渡口夕阳时,却望层峦在翠微。
城头暮鼓休催客,更待横江弄月归。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上孤峰蔽绿萝,
县楼终日对嵯峨。
丛林已废姜祠在,
事迹难寻楚语讹。
空余一派寒岩侧,
澄碧泓渟涵玉色。
野僧岂解惜清泉,
蛮俗那知为胜迹。
西陵老令好寻幽,
时共登临向此游。
欹危一迳穿林樾,
盘石苍苔留客歇。
山深云日变阴晴,
涧栢岩松度岁青。
谷里花开知地暖,
林间鸟语作春声。
依依渡口夕阳时,
却望层峦在翠微。
城头暮鼓休催客,
更待横江弄月归。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上孤峰掩盖着绿萝,
县楼整日对着嵯峨的山峰。
丛林中已废弃的姜祠,
历史事迹难以寻觅,楚语也有讹误。
空旷的一片寒岩旁,
清澈碧泽中蕴含着玉色。
野僧怎会舍弃清泉,
蛮俗之人又怎能理解其胜迹。
西陵老令喜欢寻幽,
时常与人一同登临此地游玩。
蜿蜒的小径穿过林荫,
盘石上的苍苔留下了旅客的脚印。
山深处云雾时而阴晴不定,
涧谷中的栢树和岩石岁月青春。
山谷里的花朵开放,知晓大地温暖,
林间的鸟儿鸣叫成为了春天的声音。
在渡口依依夕阳时分,
却望见层层山峦在翠微中。
城头的暮鼓不再催促旅客离去,
更期待着横江上的月光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和丁宝臣一同游览甘泉寺的景色和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孤峰、县楼、丛林、寒岩、泓渟、清泉等自然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姜祠的废弃和楚语的讹误暗示了历史的遗失和文化的衰落。
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对清泉、山峰、花朵和鸟语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与丁宝臣一同游览甘泉寺,寻找幽静之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共同欣赏和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敏感和热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谊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归途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美人昔别动经年,几见娄江夕月圆。怪底清尘成此隔,每怀诗句向谁传。桃溪日暝垂丝坐,草阁秋深听雨眠。安得百壶春酿绿,寻君还上木兰船。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日落大堤杨柳明,栖乌也复可怜生。若待清明花似雪,风光多属上林莺。
雨余灯火坐茅齐,此夕田家有好怀。造物心终扶畎亩,苍生命已堕颠崖。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人淮。贞观三钱谁复识,拥衣数起望台阶。
万灵通有感,臧否在名人。志诚昭明德,清净见於真。奉道惟恭谨,修持原本因。广将求利益,苦乐救生民。
至诚动天,中贯三极。堂堂南阳,继以魏国。山岳鼎震,江河釜溢。群生失宁,乃见人杰。大义既信,人纪复植。于晦冥中,揭以日月。操固汉贼,敌祝宋祜。万段之磔,吾耻未涤。不共戴履,矧肯屈膝。祁山屡却,淮陇迭出。非不拙沮,之死靡易。我观史册,二公与匹。功虽不同,心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