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孙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谥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孙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謚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和登会稽山》是唐代孙逖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会稽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阐述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清雅高远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会稽山碧湖上,势如东海尽头。烟景昼时明,九峰争相峻拔。俯瞰中望远处,红红的丝带我已厌烦,回到尘世中,探寻玄妙之事。野老们聆听着鸣驺的声音,山童们凝聚在一起行进。仙花依然鲜艳众人未见,古蔓柔软而易引。竹涧纵横穿越山间,松树崖壁近天空。云从海天向远方飘散,太阳西落江村笼罩。善于创作的丘也曾听闻过,诗歌和歌曲使我又不测地变得迟钝。在黑暗中辛勤搜寻,有许多志士期待真正的标准。我愿意效仿达官贵人,但却渴望回归隐逸的生活。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通过描绘会稽山的自然风景和山中神秘的氛围,以及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烦恼和对清雅高远的向往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更多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他对红尘中的名利不再抱有兴趣,对仙境之美和古老智慧的追求却越发浓厚。最后,他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疲倦,希望能回归隐逸的生活方式。
赏析:
孙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会稽山的景色,将其与东海相媲美。他用形容词来增强山的雄奇和美丽,如“碧湖”、“东溟”、“烟景清明”等,让读者感受到山的壮丽和神秘。通过对野老和山童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与尘世隔绝的氛围,加深了诗词的禅意和哲思。诗中还融入了对古代和仙境的向往,暗示了作者对于纷繁世事的厌倦和对清雅高远的追求。最后两句“长谣反招隐”,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向上的追求。整首诗字句间流淌着淡淡的悲凉,颇具禅意和韵味,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总体而言,《和登会稽山》以山水清丽之景写出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境的追求,透露出淡泊名利、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缥缈谁氏子,学道要长仙。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
翠锁蛾眉别恨浓。罗衣初试怯春风。相思只为两西东。帘卷玉钩云淡淡,香消金鸭雨蒙蒙。此情都在不言中。
发不能胜二寸冠,天教送老向江干。倚墙筇杖伴人瘦,缟瓦清霜争月寒。壮志追思良可悔,危途遍历始知难。一身著了余何事,茅屋三间已太宽。
閒寻石涧列云扉,树影生凉怯苧衣。静碧轩窗聊寄傲,软红尘土竟忘归。满倾竹叶春霞滑,轻折蕉花晓露晞。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
布袍草履历天涯。朝市与云霞。随分有些活计,杖挑周易南华。客来问我浮世事,无言指落花。炼就水云情性,脚踏到处为家。
渰历三家市,梅垂万颗酸。烽池看火树,嵝室试金丹。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它杨应不类,留与子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