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幕无风起泬寥,谁悲精铁任飘飘。
随商应角知无意,不待歌成韵已消。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帘幕无风起泬寥,
谁悲精铁任飘飘。
随商应角知无意,
不待歌成韵已消。
中文译文:
帘幕无风起微微凉,
谁悲哀叹琴声悠扬。
随着商音应和弹奏,
不等歌声结束音响即消失。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和崔公度家风琴的诗。诗中通过描述琴声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琴音的赞美和感叹。帘幕无风,却有微凉之感,这是琴声所带来的清凉之音。诗人认为琴声如同精铁一般坚韧,却又飘飘荡荡,展现了琴音的灵动和悠扬之美。随着商音的演奏,琴声应和,但并没有特定的目的,体现了琴音自由自在的性格。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琴音的赞叹,琴声消失在还没有完成歌曲的韵律之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展现了琴音的神奇魅力和独特性格。帘幕无风却有微凉之感,使人感受到琴音的清新和舒适。诗人用"精铁任飘飘"的形象描述琴音的坚韧和飘逸,表现了琴音的独特之处。随商应角的描写表明琴音的应和和自由,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流动。最后一句"不待歌成韵已消"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表达了琴音的瞬息即逝,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这首诗充分展示了王安石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对琴音的深刻理解。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诗人把琴音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整首诗抒发了对琴音之美的赞美和对琴音之短暂流逝的惋惜,给人以思索和感慨之情。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杨虽出,又何畀於蔡,何救於章。公今为尹为杨。这一著须平心较量。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公须起,
江燕衔泥日,深堂拂玉琴。不教关合户,乃见主人心。掠水飞殊捷,迎风去已禁。短书犹可记,聊影托微吟。
仙掌露初凝,高空月迥明。雪霜千里色,关塞一时情。永夜惊乌鹊,中原有弟兄。清辉怜独对,良会苦难并。目断一天远,愁随两地生。倚楼何处笛,凄切送残声。
春回天际,见柳眼翠窥,梅腮粉腻。日庆三阳,时逢千载,帷幄挺生元帅。亘古抚今忠义,天下安危注意。负英伟,信功高耿贾,勋侔霍卫。和气。东风里,楼阁五云,玉帐环珠翠。庙食真扬,人怀邵父,当代虎臣难比。拟把倩桃为寿,莫惜金花沉醉。受阃寄,佐君王神武,复恢舆地。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山顶自晶明,人间已滂沛。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遥光泛物色,馀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