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纯甫独往至德上方避暑》

敝屋数楹隘,炎曦一线长。
梅仙厌烦溽,萧寺得清凉。
山鸟聒幽耳,涧泉蠲渴肠。
兹游君独胜,河朔浪飞觞。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纯甫独往至德上方避暑》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远离炎热的城市,前往德上方(可能是一个山区)避暑的情景。

诗中描述了作者所居的房屋简陋,只有几根狭窄的柱子,而炎热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只有一线之长。梅仙(指友人)对于潮湿闷热的气候感到厌烦,而在这座萧寺(空寂的寺庙)中却能感受到清凉。山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使得环境更加幽静,涧泉的流水滋润了口渴的内脏。

这首诗意味深远,表达了作者远离纷扰、寻求宁静和清凉的愿望。作者通过描绘简陋的居所和高温下的不适感,更加突出了德上方的清凉和宜人之处。山鸟的鸣叫和涧泉的流水,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首诗赏析了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炎热夏季的厌倦和对清凉山水的向往。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通过远离尘嚣,寻找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使人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清凉的心境。同时,它也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共鸣。

  • 《小春》

    落尽千林秋又冬,惭无生意岁将穷。是谁借得三春力,为我敷施十月中。种种草根含暖气,鳞鳞水面发和风。江梅剩放南枝蕊,欲策阳回第一功。

  •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

    关雎跄跄,集水之央。好求贤辅,同扬德光。

  • 《沁园春》

    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晓檐报晴。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君休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鸿冥。哽噎秋声。正万里榆关未罢兵。幸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约束鲸鲵,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连宵看

  • 《次韵黄侍郎海棠花下怯黄昏七绝》

    天运自消息,诗人诗平章。何花春不红,何草冬不黄。

  • 《宿樊溪》

    黄州望樊山,秀色如可揽。扁舟横江来,山脚系吾缆。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兹游定何名,耿耿有余念。

  • 《陪陈太守游南山道院》

    漫陪仙吏访仙乡,仙室倾颓迳路荒。碧草护坛麏有迹,红桃照井水浮香。岩边鹤返曾千岁,梦里丹分近一囊。最怜仙术神如此,何不霞新炼药房。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