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别招提去,春风信马行。
路幽皆竹影,山远尚松声。
岭断晴天阔,川横绿野平。
不因泉石好,安觉利名轻。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和出山》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清晨离别招提去,
春风传递忠诚之行。
小路幽深处竹影摇曳,
山峦遥远处松树悠鸣。
山岭遮断了广阔的晴朗天空,
江河横贯在绿野平原上。
我不因为泉水和石头的美景,
而安于平凡,轻视名利。
诗意:
《和出山》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情感和对修行的追求。诗人清晨离开了招提寺,春风传递着他的忠诚之行。小路幽深,到处都是竹影摇曳和松树的悠扬鸣响,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然而,山峦遥远遮断了晴朗的天空,江河横贯在平原上,景色虽美,但也彰显出世间的隔阂和平凡。然而,作者并不因为自然美景而安于平凡,而是追求修行,对名利视为轻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态度。诗人将离别和春风、山水景色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对名利的看轻态度。诗中的"路幽皆竹影,山远尚松声"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而"岭断晴天阔,川横绿野平"则表达了世间的隔阂和平凡。最后两句"不因泉石好,安觉利名轻"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真实和修行的决心,不被外在的美景和名利所动摇。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离别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凸显了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远及水中蟹,直以投葅醢。
桃叶渡头桃叶春,家家桃叶斗妆新。不知何处初来客,未省吴姬会笑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眼远孤帆没,临流一怅然。分携惜此日,作恶验中年。惟有加餐祝,仍期得句传。相看俱四十,香火好因缘。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