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由来厌八珍,犹堪代酒亦生春。
个中风味须知趣,惭愧刘公独倚新。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和程阁学送小春茶韵四首》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品茶的情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七碗由来厌八珍,
犹堪代酒亦生春。
个中风味须知趣,
惭愧刘公独倚新。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以品茶为载体,通过描绘品茶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茶香、茶味的喜爱,并将茶与春天联系在一起。首句“七碗由来厌八珍”意味着作者对七碗茶香的独特魅力感到厌倦,而不再钟情于传统的八珍酒。这种厌倦的背后是作者对茶的品味和体验的追求,以及对茶所带来的清新和愉悦感的向往。
接着,诗词提到“犹堪代酒亦生春”,暗示着品茗之时,茶的香气能够代替美酒,带给人们春天般的愉悦和生机。茶的品味和氛围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风味和趣味,只有真正了解和欣赏茶的人,才能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和滋味。
最后两句“个中风味须知趣,惭愧刘公独倚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对茶的独特品味的自豪和自嘲。作者认为品味茶的风味需要有一定的鉴赏力和情趣,而他自己正因为对茶的独特追求而感到自愧。提到“刘公”,可能是指宋代文人刘克庄,他以茶文化的推广而知名,作者在这里借用了他的名字,暗示自己对茶的研究和品味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品茶情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茶所带来的清新和愉悦感的赞美。它展示了作者对茶的独特品味和对茶文化的深入思考,同时也透露了对自己品味的自豪和自嘲之情。
不独山中有,还从湖上偏。全将雪嶂影,倒尽玉湖天。花落鸥群乱,香浮雨气鲜。山僧开阁坐,相对一萧然。
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立程正颓靡,绎思何纵横。春杼弄缃绮,阳林敷玉英。飘然飞动姿,邈矣高简情。后辈惊失步,前修敢争衡。始欣耳目远,再使机虑清。体正力已全,理精识何妙。昔年歌阳春,徒推郢中调。今朝听鸾凤,岂独羡门啸。帝命镇雄州,待济寄上流。才兼荆衡秀,气助
江上梅花铁石心,江南肠断越人吟。南垣阁老多情甚,才见梅花便抱琴。
东吴有灵草,生彼剡溪傍。既乱莓苔色,仍连菡萏香。掇之称远士,持以奉明王。北阙颜弥驻,南山寿更长。金膏徒骋妙,石髓莫矜良。倘使沾涓滴,还游不死方。
小聚依江近,支流入浦分。荒寒孤店雨,零乱野祠云。薄饷炊畲粟,珍烹采涧芹。年来去健羡,摩腹自欣欣。
茅瞻竹阁枕回溪,柳外平桥拍水低。在藻白鱼知鹭下,穿林黄雀觉蝉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