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陈彦升学士九月校书怀旧之作》

京国重阳册府家,正披坟史猎菁华。
思飘昔日龙山帽,阻看残秋上苑花。
怅惜岁华霜染鬓,滞留归思角生车。
自怜高阁穷年业,青简刊雠未有涯。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陈彦升学士九月校书怀旧之作》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成就与遗憾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京国的重阳宫册府家,我正在阅读古代的史书,寻找珍贵的精华。
我心思飘忽,回想起过去戴着龙山帽的时光,却无法欣赏残秋的花朵。
我悲伤地看着岁月留下的霜染白发,思念着远离的家乡和亲人。
我自怜地想着自己在高阁中度过的那些年,青简上记录着无尽的琐事与争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诗人苏颂的感慨,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诗人身处京国的重阳宫,阅读古籍历史,希望从中汲取珍贵的知识和智慧。然而,他的思绪却飘忽不定,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和美好的回忆。他怅惜岁月流逝,留下了白发和满腔思念。他自我安慰地想着自己在高阁中度过的岁月,记录下了无尽的琐事和争斗。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凄凉。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和情感的表达,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他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却无法再次体味秋天的花朵,这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法追回的遗憾,使诗词充满了忧伤和思索。诗人也在思考自己的成就与遗憾,尽管在高阁中度过了许多年,但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旅程仍未结束,仍然面临着无尽的琐事和争斗。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苏颂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读者在品味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思考自己的成就与遗憾,进而对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思索与成长产生共鸣。

  • 《月窟吟》

    月窟与天根,中间来往频。所居皆绰绰,何往不伸伸。投足自有定,满怀都是春。若无诗与酒,又似太亏人。

  • 《杂兴六言十首》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 《晚坐北台见新月》

    落霞残日罢空楼,月挂黄昏破客愁。天上幸无封拜事,谁教蟾影曲如鉤。

  •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王居仙游山)》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

    会稽俯伏遗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斋。笑间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动齐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