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愔愔映夕岑,谷风凄劲触霜林。
曩时蕙帐知何处,不见山人来苦吟。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陈恬思其叔子思有书斋在山中二首》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山中书斋的思念和山人的苦吟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古寺中,寂寞静谧地映着夕阳的余辉,
谷风凄凉而有力地吹拂着霜染的林木。
曾经的芳香帐幕,如今却不知所踪影,
再也看不到山中的隐士前来苦心地吟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寺和山中书斋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过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书斋和山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古寺静谧幽深,夕阳的余辉映照下更显得愔愔神秘。谷风吹拂霜染的林木,带来了凄凉和寒意,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相呼应。
诗中提到的蕙帐,是指芳香的帐幕,象征着曩昔的美好时光。然而,如今这份美好已经消逝,不再能找到山中的隐士,听到他们苦心吟唱的声音。这种失落和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心灵寄托的渴望。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交织,诗人表达了对山中书斋和山人的向往和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恢弘深沉,通过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给人一种静谧凄凉的感觉。
苍崖万仞倚空寒,一道飞泉泻半山。到此倚栏聊植杖,少时款款入松关。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天寒人寒,五蕴山头仔细看。风动幡动,明眼人前休说梦。
篮舆游古寺,危阁倚天外。山川混一色,云霞忽万态。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凭栏增气味,披襟绝埃壒。飞泉出阴窅,清风来相背。文酒欢宾朋,乐哉时祶带。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院居。岂料天南相见夜,哀猿瘴雾宿匡庐。
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