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和陈述古拒霜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千林扫过一番变黄,
只有芙蓉独自散发芳香。
称之为拒霜的名号还未完全适合,
仔细思索却恰恰最适于形容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与陈述古合作创作的作品,以描绘芙蓉花为主题。诗中通过描述芙蓉花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千林扫过一番变黄”,这句话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林中的叶子变黄,景色逐渐凋零。这种凋零景象中,只有芙蓉花依然独自盛开,展示着它的独特之美。
接下来,诗中提到“唤作拒霜知未称”,这句话表明芙蓉花虽然被称为“拒霜”,但这个称号还不完全适合它。这里的“拒霜”可以理解为抵抗寒冷的象征,芙蓉花以它的美丽和坚强,展现出对寒冷的抵抗和顽强生长的精神。
最后一句“细思却是最宜霜”,表达了作者在深入思考后的领悟。细心观察芙蓉花,我们会发现它的美丽恰恰最适合在霜天中欣赏。这里的“最宜霜”可以理解为在寒冷的环境中,芙蓉花的美丽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
整首诗词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思考。芙蓉花在凋零的秋天中依然独自盛开,展示出顽强生命力和对美的追求。它被称为“拒霜”,虽然这个称号还不完全适合,但细心思索后我们会发现,它的美丽恰恰最适合在寒冷的环境中欣赏。这首诗词以花为媒介,传达了对美的思考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霜锋擗石鸟雀聚,帆冻阴飙吹不举。芬陀利香释驎虎,幡幢冒雪争迎取。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手提金桴打金鼓。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师子语。苦却乐,乐却苦,卢至黄金忽如土。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送客沙头落日催,遥看重阁更同来。清尊与闷都倾尽,倦马和诗总勒回。憔悴远游悲骑省,豪华前事记章台。归时灯火参差晚,自脱征衣拂帽埃。
出去真危道,归来适醉乡。田分禾穗合,江落木阴凉。璇极随心阔,铜壶入梦长。一从轻卓鲁,方悟有羲黄。
倚空银管立嵯峨,看雪须登窣堵波。一览琼田三万顷,分明掌上见山河。
吾心静而贞,是乃出天禀。驱之入尘樊,违性岂不甚。所对非同流,欲语口还噤。世涂机穽多,动足常懔懔。今来返中林,夜卧始安枕。山薇既可餐,清泉大堪饮。布及极相宜,亦不羡文锦。斯谋良已臧,余生不须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