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郡疮痍赖拊存,年来和气浃江村。
此恩未易论天报,请看于公大里门。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陈勉仲赠淮西漕吴介之二首》
诗意:
这首诗是王之道写给陈勉仲赠送淮西漕吴介的二首诗之一。诗人表达了对淮西地区经历了九郡疮痍的破坏后得以修复和重建的感慨和赞美。他赞颂了这片土地上人们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和气,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关怀与爱护。诗人向陈勉仲表达了对他的感谢之情,并请求他转达自己的谢意。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感恩之情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淮西地区九郡疮痍得以修复的景象,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和赞美。他将这种修复归功于人们的共同努力,形容他们和气相处、和睦相邻的情景。这种和谐氛围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和对家园的热爱。
诗中的"拊存"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淮西地区的关怀和爱护,他认为这种关怀和爱护是这片土地得以修复和重建的原因之一。同时,诗人对这份恩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请陈勉仲代为转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谢意,以及对人们和睦相处和努力修复家园的精神的赞赏。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淮西地区的感慨和赞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人们对团结、和睦和家国情怀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融合,诗人通过这首诗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望。
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
镂苍玉兮,盛德载扬。铸南金兮,作镇椒房。虔受赐兮,有烨有光。宜室家兮,朱芾斯皇。
月夜湖歌歌正长,船来船去水茫茫。上塘歌了下塘唱,更唱吴王与越王。
道胜物能齐,累轻身易退。苟安一丘上,何必三山外。云霞长若绮,松石常如黛。徒有昔王过,竟遗青史载。诗因野寺咏,酒向山椒酹。异时逢尔知,兹辰驻余旆。
常武徂征,诗人所称。总干山立,厥象伊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