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诗意:
这首诗词以石榴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并借此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期许。
赏析:
首先,诗中的“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表达了石榴花的生命力和生长的历程。石榴花的灵根追随着汉臣,从遥远的河源一直延伸到现在,象征着石榴花的生命力顽强而持久。
其次,诗中的“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描绘了石榴花的分布广泛和繁衍生息的情景。石榴花流离在中土之间,如今已经遍布苗裔,形成了一片繁茂的景象。
接着,诗中的“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表现了石榴花对环境的适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石榴花畏惧太阳的炙烤,但却能因此而变得更加鲜红;它也能经受住寒冷的冻雨,洗涤出更加浓翠的色彩。
最后,诗中的“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向往。作者建议游客们应该携带酒来到石榴花下,尽情地畅饮,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并借此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向往。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典同周命士,律协汉诸郎。师友今千载,妻孥各一方。发从何处白,菊有去年黄。惜别无多语,关雎三断章。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叶庆。
窗户风凉四面开,陶公爱晚上高台。中庭不热青山入,野水初晴白鸟来。精思道心缘境熟,粗疏文字见诗回。诸生围绕新篇读,玉阙仙官少此才。
予表此诗,盖欲天下知将帅未尝无人。夫岂必弧矢之弃而砚之亲。合之一,歧之分。噫嘻斯藏,何忝干文。
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竟孰雄雌。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