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
中文译文:
城郭名王据两陲,
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
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
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
还见诗人咏串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所作,题目为《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中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景象以及对胜利的庆贺。
诗的开头写道“城郭名王据两陲”,表达了战胜敌人、保卫家园的豪情壮志。接着描述了“军前一日送降旗”,这是指战胜的敌人投降,表明敌军已经无力反抗。
下一句“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表达了战胜后的和平局面,不再需要担心敌军的箭矢,也解除了汉族士兵的战争负担。这两句反映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表达了战功的累积和庆贺的仪式。幕府指的是朝廷的军事组织,联旧伐表示与过去的战争相连,朝廷对胜利给予了庆贺,举行了庆祝仪式。
最后两句“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表达了战胜西方敌人的喜悦,以及文人对胜利的赞颂。周家道泰指的是周朝,在这里象征着朝廷的道统和统治力量。诗人通过咏史赞颂的方式,将战胜敌人的壮丽场面与诗歌艺术相结合,表达了对胜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结束、和平的到来以及对胜利的庆贺,展现了作者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胜的自豪感。同时,通过将战胜敌人的壮丽场面与诗歌艺术相结合,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文学的追求。
曾传谌母炼丹诀,夜夜西山採明月。壶里满盛鸟兔精,剑尖尚带蛟龙血。一自旌阳县归来,拔宅腾空入金阙。但留仵道八百年,未教他喫东华雪。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古巷槐阴合,愁多昼掩扉。独存过江马,强拂看花衣。送客心先醉,寻僧夜不归。龙钟易惆怅,莫遣寄书稀。
晓日彤墀,春风黄伞,天颜咫尺清光。恩袍初赐,一时玉质金相。济济满廷鹓鹭,月卿映、日尹星郎。鸣鞘绕,锦鞯归路,醉舞醒狂。追随宝津琼苑,看穿花帽侧,拂柳鞭长。临流夹径,参差绿荫红芳。宴罢西城向晚,歌呼笑语溢平康。休相恼,争揭疏帘,半出新妆。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