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乘缘利有生,闻风犹得耳根清。
去年俱是凝然体,存殁徒伤妄者情。
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
世人欲识泥洹路,问取师今第几程。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安国天钵拈香》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杖策乘缘利有生,
闻风犹得耳根清。
去年俱是凝然体,
存殁徒伤妄者情。
灵骨不随烟共尽,
真心常与月孤明。
世人欲识泥洹路,
问取师今第几程。
诗意:
这首诗以安国天钵拈香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韩维的修行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真正修行者的崇敬和对世俗追求的淡薄,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追寻内心真实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追求真实的思考。首两句"杖策乘缘利有生,闻风犹得耳根清"表达了修行者通过顺应因缘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即便是微风拂面,也能使耳根清明。接下来的两句"去年俱是凝然体,存殁徒伤妄者情"表达了对去年的无用功和对虚妄追求的遗憾和无奈。
下半部分的诗句"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坚定和真诚不随岁月逝去,而与月亮一样常存明亮。最后两句"世人欲识泥洹路,问取师今第几程"表达了对世人对修行之路的追问,以及询问师父在修行上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精练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修行道路上的思考和对真实内心的追求。它强调了超越世俗的价值,并倡导修行者应当坚守内心真实,追求灵性的升华。这种对内心真实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态度,是宋代文人士人思想的一种典型体现。
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清风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岭上老梅树,岁晚等风木。霜风吹枯枝,曾有花如玉。茉莉抱何性,犯此炎暑酷。琢玉再为花,承以敷腴绿。怜渠一种香,偏历寒与燠。空庭三更月,酒醒人幽独。有如高世士,含情不虚辱。时於寂默中,至意微相属。鼻观既得趣,就枕便清熟。梦中见灵均,九畹皆芬馥。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