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插架未成阴,水满方塘数尺深。
入户幽花真有意,拂檐高竹更关心。
鸣禽唤客知閒景,舞鹤迎人作好音。
莫道相逢欠歌管,一觞酒尽读书林。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韩子师读书堂置酒见留》是宋代诗人韩元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酴醾插架未成阴,
水满方塘数尺深。
入户幽花真有意,
拂檐高竹更关心。
鸣禽唤客知閒景,
舞鹤迎人作好音。
莫道相逢欠歌管,
一觞酒尽读书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的场景。诗中的韩子师在他的读书堂里摆设宴席,邀请客人留下来共享美酒。诗人通过描绘堂内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读书堂、方塘和花竹等元素,展现了一种宁静、幽雅的读书环境。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读书的热情和对学问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的"酴醾"指的是美酒,"插架未成阴"则暗喻酒尚未斟满酒杯,韩子师还在等待客人的到来,意味着他期待着与知音一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接着,诗中描述了方塘水深数尺,意味着读书堂的周围环境宽广深邃,给人一种宁静、安详之感。而"入户幽花真有意,拂檐高竹更关心"这两句则着重描绘了堂内的景物,幽静的花朵和高耸的竹子,使整个读书堂更具有一种文人雅士的氛围。
随后,诗中提到的"鸣禽唤客知閒景,舞鹤迎人作好音"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期待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人希望通过读书,与来客共同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以此来陶冶情操。
最后,"莫道相逢欠歌管,一觞酒尽读书林"这两句是诗人韩元吉的自谦之辞。他说不要嫌弃相逢时没有歌管的伴奏,只需一杯酒尽情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即可。他将读书比作一片茂密的森林,意味着读书的乐趣无穷无尽。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的抒发。同时,通过描绘读书堂的景物和情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引发人们对读书的向往和共鸣。
尧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江河水稽天,发源乃涓流。人忍於搏虱,习熟且解牛。象箸与玉杯,漆器实其由。斯须失兢畏,恶名溢九州。始乎为善士,终可蹈轲丘。孰置汝太山?孰挤汝污沟?降福孰汝私?得祸孰汝雠?圣狂在一念,祸福皆自求。易箦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南渡盛时,壬寅之秋,生此伟人。是皇家柱石,端平君子,吾儒宗主,意一先生。自起丹山,晋登紫府,天下欣然望太平。至夷狄,亦慕吾中国,司马声名。愿君为尧舜之君。举一世民皆尧舜民。羡当年三渐,直声已著,近来四蜀,先虑尤深。事验平凉,眷隆当宁,指日须还公秉钧。愿公寿
独倚危楼一望长,恼人情处是斜阳。神州更在斜阳外,纵使无情也断肠。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砲坐埋青草。黄河口,清水头,不声呜呼咽河不流。军中遗言更惨酪,灵夏名王亦屠戮。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牛羊得食人转饥。日想南朝拜降去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