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热层冰远,投凉嘉树稀。
雨晴潇洒去,梦与泬寥归。
禽静谷无语,云生山有衣。
路行知水好,终不疗长饥。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汉源馆》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凉幽静的场景,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中的“消热层冰远,投凉嘉树稀”表达了一种炎热夏季的景象。炙热的天气让人们渴望寻找清凉之地,而这样的地方却非常稀少。这句诗意味深长,通过对冰凉和清凉之地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凉爽避暑场所的渴望。
接下来的“雨晴潇洒去,梦与泬寥归”表达了雨后天空晴朗的景象。雨水洗涤了尘埃,带来清新的气息。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欢畅。诗人将雨后的景象与内心的思绪相结合,使诗词更富有意境。
“禽静谷无语,云生山有衣”这两句诗表达了山谷中的宁静和山峦间云雾的变幻。山谷中的禽鸟静默无声,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山峦间的云雾像是为山脉披上了一层衣袍,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最后两句“路行知水好,终不疗长饥”则表达了诗人对水的赞美和对物质欲望的思考。水是生命之源,给人以滋润和活力。诗人通过“路行知水好”表达了自己对水的珍视和对自然界恩赐的感激。而“终不疗长饥”则暗示了物质享受不能满足内心的渴望,诗人认识到物质的追求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凉爽避暑的渴望、对清新天气的喜悦,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所带来的空虚和无法满足内心真正需求的局限。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宁静、深思的感受。
殊方秋尽怯登临,万里屯云结岁阴。崖壁{左山右孝}岈知禹绩,江山割据识雄心。沧波南下奔云急,单舸东游两鬓侵。漂转十方仍作客,沉吟怀古泪沾襟。
岳僧传的信,闻在麓山亡。郡有为诗客,谁来一影堂。梦休寻灞浐,迹已绝潇湘。远忆同吟石,新秋桧柏凉。
它人作陵邑,榜笞朝暮急;王子乃不然,袖手万事集。它人西入都,竞裁丞相书;王子掉头去,长沙万里余。问子谋身无乃左,凛如霜松姿磊砢。屈原贾谊死有灵,计此两人心独可。
太平时节无人看,雪刃闲封满匣尘。(《剑》,见王正字《诗格》)
吾诗满箧笥,最多夜雨篇。四时雨皆佳,莫若初寒天。纸帐白于毡,纸被软于绵。枕傍小铜匜,海沉起微烟。是时闻夜雨,如丝竹管弦。恨我未免俗,吟讽劝雕镌。南朝空阶语,妙建安前,意谓夺造化,百世莫比肩;安知梧桐句,乃复与并传。夜雨何时无,奇语付後贤。
盘磴回廊古塔深,紫芝红药入云寻。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