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韩信》

贫贱侵凌富贵骄,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韩信》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贫贱侵凌富贵骄,
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
此事人间久寂寥。

中文译文:
贫穷和卑微侵凌了富贵的骄傲,
功名已不再存在于草野之间。
将军面对北方的敌军投降,
这个事件让人们感到久违的寂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绘韩信的故事,表达了对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首先,诗中描述了贫穷和卑微侵凌了富贵的骄傲,意味着贫富之间的差距并非永恒不变,人们的命运时刻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描述体现了王安石的思想观点,即对人生的变幻无常持有淡然的态度,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

其次,诗中提到韩信将军面对北方的敌军投降的情景。这里的将军形象寓意着一个英雄人物,他在面对逆境和困难时,选择了屈膝投降,放下了个人的荣誉和自尊,以换取和平和稳定。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智慧和胸怀,也暗示着作者对权力和战争的冷峻看法,认为和平与安宁胜过战乱和征战。

最后,诗句中的“此事人间久寂寥”表达了一种对和平时期沉寂无声的思念和渴望。作者通过描绘将军投降的情景,意味着已经久远的往事,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淡泊名利、追求和平的思想情怀。通过对韩信的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自入南与二陆丈游知其为侍郎族也小陆丈除钦》

    叔侄岭南边,熊车相后先。同时持紫橐,指日复青毡。契分胶投漆,离情雨带烟。吾穷公富贵,勿废往来笺。

  • 《游九锁山》

    名山隔游尘,九锁尘更少。閒云抱苍石,古涧茁灵草。一亭瞰蛟舞,曾此憩坡老。水性自云静,潴泄寄人巧。聊复助奇观,未须纵澜倒。小挹丹泉润,侧步石壁峭。洞深篝火入,志险极幽讨。人间几何年,仙迹棋未了。向夕山月吐,光碎松下道。天空琼馆寒,禽响药如捣。

  • 《题紫溪驿》

    离家一月断家书,家在闽山深处居。路入江南隔分水,山犹不见况吾庐。

  • 《和裴司空即事通简旧僚》

    肃肃上台坐,四方皆仰风。当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独对赤墀下,密宣黄阁中。犹闻动高韵,思与旧僚同。

  • 《草地寒甚氈帐中读杜诗》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