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心爱的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人与所思念的人相隔千里,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收到对方的音信,这让他感到非常苦闷和难以寄托情感。秋天的夜晚,蓝天下的明亮月光与梧桐树上的夜雨,让他多次失眠。高楼之上,目光所及的尽是遥远的天空和阴沉的云彩,他只能黯然伤神。他怀念过去在兰堂中的美好时光,心中的思念之火长久而短暂,他向人们垂泪表达自己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为分别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情感上非常痛苦,他与心爱之人的距离遥远,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收到对方的音信,这种无法沟通的状态让他感到无法寄托自己的情感。诗人运用了秋天的意象,描述了碧蓝的天空下秋月的明亮和梧桐树上夜雨的落下,这些景象使他多次失眠。楼高之处,他只能看到远方的天空和阴沉的云彩,这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孤独和绝望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心中的思念之火燃烧着,却又短暂而无法延续,他只能向人们垂泪表达内心的悲伤。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痛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助。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深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易变的感慨。
溪风恶如虎,力与林木斗。其声一何猛,掩耳不敢受。兼以疾雨至,昏黑迷白昼。偶然在中途,非前亦非后。重重加覆盖,舟小还易漏。自晨直至暮,不容一伸脰。昏昏蒙被眠,一任蓬且垢。村墟断往来,酒食无可售。幸有二三子,清谈首相辏。不然独高卧,愁寂谁与救。古人曾有云,终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听一般。
洛阳云树郁崔嵬,落日行人首重回。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五噫》拟逐梁鸿去,六印休惊季子来。惆怅青槐旧时路,年年无数野棠开。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物经千载出尘埃,从此便为天下瑞。
病后何人慰寂寥,长须持简忽相招。溪山见说为楼爽,杖屦宁辞却郭遥。柳絮一天晴舞雪,松声十里夜闻潮。谈诗直到疏钟动,酒困频将茗碗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