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初过一百五,陌上风轻敛微雨。
宫花铺绣浅深红,蜀柳垂丝千万缕。
都人士女趁时节,郡圃山樊乐樽俎。
肯教容易度春光,来日清明更妍煦。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寒食后一日作和林秀才》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食初过一百五,
陌上风轻敛微雨。
宫花铺绣浅深红,
蜀柳垂丝千万缕。
都人士女趁时节,
郡圃山樊乐樽俎。
肯教容易度春光,
来日清明更妍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寒食节过后的第二天景象。诗人苏颂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春天的迹象和人们的欢乐。他描述了微风轻拂、细雨纷飞的陌上景色,以及宫廷中铺满浅红色花朵和千丝万缕的蜀柳。都城的男女士人们趁着这个时节,纷纷前往市郡的花园和山野,欢乐地品尝美酒美食。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后的第二天作为描写的时间点,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喜悦。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风轻雨细的氛围,营造出温暖而宁静的春日景象。宫花的浅红色和蜀柳的千丝万缕,展示了春天盎然的生机和婉约的美感。
诗中提到的都人士女趁时节,在清明时节外出郊游、赏花、品酒,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这种描写体现了宋代文人儒雅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渴望和对未来更美好时光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度过这样一个容易享受春光的时刻,并期待明天的清明节更加明媚照人。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淡雅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的欢乐,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唱得新翻稳贴腔,阿谁能得肯双双。天宁寺里尊前月,分擘清寒入小窗。
久蛰群_,犹未肆、新雷初启。鼓东风、雨膏为洗。望横塘、越溪路,石湖烟水。西接洞庭,下连甫里。忆当年、归计早,扁舟从此。祖清风、相门有几。圃堂高、应解笑,纷纷蜗蚁。锦囊雪月,更看醉里。
人道今年秋较迟。木犀全未放些儿。不因诞节开千岁,争得今辰把一枝。呼宝鼎,伴渠伊。堂萱喜色正融怡。儿前妇后孙曾从,岁岁称觞无尽期。
自家鼻孔自家穿,自家绳索自家牵。自家忽地都忘却,一笛清风送楚天。
须发老如,眉目清亮。秋生野水之中,雪照寒山之上。湛海之心,吞川之量。头头不爽机宜,处处相投稳当。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