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著意来,毡裘北客尚低回。
只应是日无何逊,江上梅花未肯开。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寒甚》是一首宋代晁说之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二月寒冷的景象,以及北方客人对春天的期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二月春风著意来,
毡裘北客尚低回。
只应是日无何逊,
江上梅花未肯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二月的寒冷为背景,表达了北方客人对春天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春风的到来,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但北方客人仍然穿着厚重的毡裘,表示寒冷仍然存在。诗中提到的“日无何逊”是指阳光的温暖,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逼近,但江上的梅花却还没有开放,这进一步强调了北方客人对春天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寒冷和春天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温暖和生机的渴望。它描绘了北方客人在严寒的冬季中期待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晁说之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一点微云何处来,散作人间三日雨。晓来忽推窗,所见非常处。白玉作楼台,烂银为国土。盐官王老师,偈颂一百五十首欢喜无著处。拈起须弥槌,击动虚空皷。清音闻远近,雅韵贯今古。法眼和一通,听之犹莽卤。古人有言兮,千年田,八百主。
浮阳横巨浸,南巷拥旌旃。别带秦城雨,行闻魏国蝉。碛鸿来每后,朝日见常先。东鄙云霞广,高林间水天。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香飘十里风,风下绿珠歌。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