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

自有一经,不肯受持。
却从他觅,可煞愚痴。

作者介绍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是宋代释师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寒山,持着经书,捡起一只断手,
将经书接在断手上。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寒山持经拾得一只断手的情景,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佛教哲理。经书代表着智慧和教诲,而断手则象征着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寒山持经并将经书接在断手上,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真正理解和接纳,他不仅勇敢地面对困难,还通过接纳困难来增添智慧。这首诗词寓意深远,表达了对修行者坚持学习和修行的鼓励。

赏析: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态度。诗中的寒山持经是一个具有智慧和勇气的人物形象,他不畏困难,坚持持经,即使在面对断手这样的残缺,也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经书接在手上。这种形象给人以启示,教导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需要具备坚韧的毅力和勇于面对困境的勇气。

诗词中的断手象征着人们在修行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阻碍,它是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痛苦。而寒山持经则象征着具备智慧和顽强意志的修行者,他能够从困境中获得启示,将困难转化为修行的机会。这种态度告诉我们,修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我们面对和接纳内外在的种种挑战,不畏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场景,通过对持经和断手这两个象征性的元素的对比,展现出修行者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它对于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鼓励,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徽州叶司理送冬笋》

    冻雪晴边白柄镵,浴泥扶出锦绷衫。定知王谢家苗裔,风味生来便不凡。

  • 《宫词》

    自从十五画双眉,记得新裁《白苎》词。袖里青梅大如豆,石榴枝上打黄鹂。

  •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苗考功…因以继和》

    瑶圃高秋会,金闺奉诏辰。朱轮天上客,白石洞中人。珮响泉声杂,朝衣羽服亲。九重青琐闭,三秀紫芝新。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重将凄恨意,苔壁问遗尘。

  • 《题马洲书院》

    蝌蚪秦皆废,灵光鲁独存。豆笾漂海国,丹雘暗淮村。苔藓花侵础,蒲芦叶拥门。青春深雾潦,白日老乾坤。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尊。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先辈俱冥漠,诸生罢讲论。断编尘树冷,遗像网虫昏。尽变衣冠俗,终归礼义源。江南游学士,瞻拜敢忘言。

  • 《龟头山》

    我闻龟头山,乃在麻城县。东离八十里,高峻远先见。伸向南行,欲桥仍俯颤。巨吻谽谺张,穹脊坼绞现。锐峰尾突扬,垂陇足深浅。戴石被介甲,嘘云零雨霰。仿佛洛书出,峍兀海鳌抃。绵延地一舍,巇险行不遍。形貌肖灵真,活动生孽变。不知在何时,传自旧俗谚。窃食太仓米,官耗岁

  • 《新亭风玉与安素相应》

    的然同德定同声,鼓瑟吹竽尽未平。悬玉两窗非有约,如何风动一齐鸣。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