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
白头自昔,叹相逢、语密情疏。
倾盖处,论心一语,只今还有公无。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
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
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
归去也,绝交何必,更修山巨源书。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情像是一位孤僧,更加茂盛的是山林中修竹,山上有座精致的庐舍。我的心境就像维摩定,不是因为病痛,而是因为没有文殊菩萨的庇佑。白发从往昔开始,叹息着相逢的人,言语间情感疏远。在倾听的庇护之处,谈论心灵的话语,至今还有一位公无的存在。最喜欢那些阳春时节的妙句,被西风吹落,像金玉一样清脆响亮。夜晚归来时,在梦中回到江边,老人们欢喜地迎接我。在芦苇花深处,唤起了孩子们,吹火烹煮新鲈鱼。归去的话,为什么要彻底断交呢?还要继续修行山巨源的书。
诗意:
这首诗以辛弃疾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境遇和情绪。诗人将自己的心情比作孤僧,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修竹和精致的庐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寄托和追求。维摩定是一种禅修状态,诗人借用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并对缺少庇佑的感叹。白发和相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感慨。诗中还描绘了阳春时节的妙句和夜晚归来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断交的思考,主张继续修行和追求精神的成长。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孤僧、修竹、庐舍等形象,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寂寞和追求。维摩定的比喻折射出诗人对宁静和平和状态的向往。白发和相逢的描写则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感慨。诗中的阳春妙句和夜晚归来的情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家庭温暖的向往与珍视。最后,诗人思考了断交的问题,并呼吁继续修行和追求精神的成长。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展现了辛弃疾诗歌的独特魅力。
扇従日本来,风非日本风。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従。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鹄袍再着姑行法,雁塔重来定策名。大尹前呵宽贾岛,相君十反访州平。故溪旧有钓鱼石,平地今多陷马坑。不信天公囚两鸟,一鸣会遣百虫惊。
百金留一书,我心胡不喜。自朝至日暝,耽玩无穷已。复惭文未老,年既三十四。更后四十年,未必办兹事。
毋谓支山险,此山能几何。崎嵌十年梦,知历几蹉跎。
天明开秀{山/咢}。澜光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小语辄响答,空山自雷惊。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