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
试问池边蜑,云今累年闲。
岂无明月珍,转徙溟渤间。
何关二千石,时至自当还。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海康书事十首》
合浦古珠池,
一熟胎如山。
试问池边蜑,
云今累年闲。
岂无明月珍,
转徙溟渤间。
何关二千石,
时至自当还。
中文译文:
合浦的古珠池,
如同一颗胎儿般巍峨。
试问池边的蜑螺,
如今已经多年安闲。
难道没有珍贵的明月,
在溟渤之间往来漂泊。
无论是二千石官员,
时候到了就会自然归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创作的《海康书事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合浦古珠池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富有禅意的景象。
首先,诗中的合浦古珠池被形容得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使读者感受到它的庄严和壮美。接着,诗人问道池边的蜑螺(一种水生动物),它们如今已经多年过得安闲自在,似乎没有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干扰。这种描绘表达了安宁、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的明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珍宝,它并不固定于某个地方,而是在溟渤(指大海)之间转移迁徙。这里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在整个世界之间流动变化。诗人通过这种表达,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普通人,都会在适当的时候自然地归还于大自然。这种思想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对命运的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宁静、追求美好和对命运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和追求美好的向往,并呈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接受。
十舍到商颜,虽遥不甚艰。东西逆洛水,表里看秦山。身在烟霞外,心存人子间。庭闱况非远,自可指期还。
海底珊瑚高几丈,千年试作千寻网。万牛挽出沧溟深,蛟龙怒号霹雳响。扶桑日浸红涛热,光华照曜黄金阙。季伦本是粗男儿,金椎一击纷如雪。
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故老田居好是闲,无端荐起列鸳班。一朝谪去上阳堡,始悔从前躁出山。
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山河戎马异,涕泪古今同。凄断封丘草,苍苍落照中。
修眉横映远山青,却寄芳心一曲琴。可惜相如今病渴,薄情犹赋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