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渔浦作》

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
翩翩商楫来谿口,隐隐耕犁入富阳。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
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作品评述

《过渔浦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刁约。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望着越州和杭州,宛如一水相望,渡口人物微小模糊。轻盈的商船驶向溪口,隐约可见农夫的犁耕进入富阳。市场冷清,随着渔浦的尽头,山峰重叠依靠江边延伸。百姓都仰望着熊轼,相互交谈,太守平日常常经过这里,但从未停留。

诗意:
《过渔浦作》通过描绘渔浦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越州和杭州的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渔浦的繁华与凋敝、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太守与百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之情。

赏析:
1. 自然写景:诗中通过描绘越州和杭州的景色,以及渔浦的水船、犁耕和山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水天一色、山水交融的壮丽景象。

2. 社会变迁:诗中提到市肆凋疏,暗示了渔浦曾经的繁华已经逐渐消退,市场冷清。这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转变,让人不禁思考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3. 文人情怀:诗中提到民瞻熊轼,太守经行此未尝,表达了百姓对熊轼的景仰和期望,同时也揭示了太守的行事作风。这种对仕途和政治的隐晦讽刺,体现了文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变迁,以及通过对太守和百姓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仕途和政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该诗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对人生的思索。

  • 《送大宗伯介溪公南都十二韵》

    露板承欢渥,天书拜宠灵。春官典邦礼,风后佐王庭。出入登三事,遭逢起一经。持衡人莫眩,讲殿帝亲听。妙思黄华句,雄篇绣补铭。龙文生赤汗,鸾翮奋青冥。暂枉神都远,同追祖帐停。二京分化理,八座备仪形。仙棹花催发,官途柳为青。微生荷剪拂,孤迹困飘零。空谢伸眉日,多愁

  • 《跋仰老小画二轴》

    秀韵凌虚玉炼颜,苍官偃亚碧琅玕。只应中夕萧骚月,相对一庭风露寒。

  •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形骸随众人,敛葬

  • 《野饮呈祝山甫》

    野影何须买,山花不待培。幕天分古木,裀地得苍苔。酒上莺调曲,肴空鹊堕梅。一壶随所适,何处问蓬莱。

  • 《偶成》

    风雨三间屋,乾坤一腐儒。营生妻笑拙,学古客言迂。坐久灯花落,吟成砚水枯。方书俱遍览,无药可医愚。

  •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