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喜佯狂叟,穷途说共财。
忽辞酒仙市,径上客星台。
鼓枻携支遁,过门忆老莱。
恐劳难黍具,或可致新醅。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过杨华父宅与二僧同舟不及访》
译文:
经过杨华父亲的宅院,与两位僧人同舟行船,未能拜访。
喜欢与假装疯癫的老者为伍,共同谈论财富。突然辞别了酒仙市,径直上了客星台。摇动船篙,带着行李逃遁,路过了那扇门,回忆起了老屋和过去的岁月。担心给他们增添负担,或许可以给他们带来新酒。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两位僧人一起旅行,途中经过杨华父亲的宅院,却因时间紧迫未能拜访。诗人表达了对与佯狂叟共同交谈的喜爱,两人共同探讨财富的话题。然后诗人离开了酒仙市,直接登上客星台。他摇动船篙,带着行李逃离,路过那扇门时,回忆起了老屋和过去的记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给他们增添负担的担忧,但也许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酒。
赏析:
《过杨华父宅与二僧同舟不及访》这首诗以作者与两位僧人的旅途为背景,通过描写一系列场景,展现了诗人的思考和情感。诗中的"佯狂叟"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思考和与不同人交流的渴望。诗人对财富的谈论可能是对世俗欲望和金钱的思考,以及对于财富与精神追求的关系的思索。诗人在忙碌的城市中离开,登上客星台,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回忆起老屋和过去的岁月,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给他们增添负担的担忧,显示出他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自己的视角,通过描绘旅途和与他人的交往,表达了对自由、财富、自然和时光流转的思索,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感。整首诗意蕴含丰富,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已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疏钟细响乱鸣泉,客省高临似水天。岚翠暗来空觉润,涧茶馀爽不成眠。越僧寒立孤灯外,岳月秋当万木前。张邴宦情何太薄,远公窗外有池莲。
冬青干已老,柏树亦萧萧。紫殿岁年远,黄冠早晚朝。井甘邻共汲,食寡腹常枵。永夜看河汉,仙人似见招。
泽国寒虽晚,霜天已迫冬。荞花雪无际,稻米玉新舂。身已风中叶,人方饭後钟。儿能哀老子,努力事春农。
怀中漫刺欲何之,四海交游只两儿。不死曹瞒死黄祖,杀身何补汉兴衰。
凌晨盥漱罢,独步南阶行。悄然四邻寂,暂此息营营。散发绿阴下,一栉晨风清。弹冠尘自散,振衣香更轻。松露空中坠,荷气静时生。悟脱遂真性,俯仰忘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