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过眼不须惊,利害相磨卒未平。
伎俩虽多无实效,聪明到了是虚名。
温凉寒热四时事,甘苦辛酸万物情。
除却此心皆外物,此心犹恐未全醒。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过眼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纷纷过眼不必惊,
利害相磨卒未平。
伎俩虽多无实效,
聪明到了是虚名。
温凉寒热四时事,
甘苦辛酸万物情。
除却此心皆外物,
此心犹恐未全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作者观察到世间的事物和情感都是瞬息而过的,他认为这些纷繁的经历并不足以引起惊讶。权利和利害的争斗仍在持续,技巧和计谋虽然众多,但却往往不见实效。聪明才智即使达到顶峰,也只是虚名而已。
作者接着描述了四季的温暖、寒冷以及万物的甘苦辛酸,这些都是世间事物的情感表达。然而,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除了内心的感受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外物,而内心可能尚未完全觉醒。
赏析:
《过眼吟》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思考和领悟。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对比,如过眼不须惊与利害相磨、伎俩虽多无实效与聪明到了是虚名、温凉寒热四时事与甘苦辛酸万物情,这些对比凸显了作者对于世间事物的觉察。
最后两句"除却此心皆外物,此心犹恐未全醒"表达了作者对内心觉醒的渴望。作者认为人应当超越世俗的喧嚣和外物的束缚,真正觉醒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悟。这种觉醒是一种对于真实自我的探索,超越表面的虚名和功利。
整首诗词从浮躁的世事和人情中抽离出来,以冷静的态度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和内心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静心思考和反思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