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经过兴安塔寺时的景象,以及他与这个地方的历史和传承之间的联系。诗中的景物包括山岭、溪流、湖泊等,形成了一幅自然山水画的景致。塔影高耸入云,似乎要插入天空,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廛声远传,仿佛通达远方的海洋。诗中还提到了香火绵绵的宝坊和星罗棋布的铜柱州,显示了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庄严。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山水和建筑物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兴安塔寺的庄严和宏伟。作者通过运用形象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美丽和壮观。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塔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表达作者与这个地方的情感联系。诗中提到的廛声和香火,以及星罗棋布的铜柱州,都展示了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历史。

此外,诗中的最后两句“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表达了作者与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和情感纽带。祖孙代代相传,都来到这里,显示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传统的重视。同时,这也传达出一种宿命感,认为这种联系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示了兴安塔寺的壮丽景观以及作者与这个地方的情感纽带,既有写意的意境,又有传达作者情感的内涵。

  • 《送董传》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藉甚零陵郡,风流记昔贤。宅存元不部,人识范忠宣。山近地宜竹,溪清岸有泉。官閒时访古,余韵故依然。

  • 《送赵明叔分教潮阳》

    昌黎遗俗在,兴教更烦君。地产无名木,春生半水芹。诗歌麟趾化,笔补鳄鱼文。莫厌官毡冷,相期粉省芸。

  • 《菩萨蛮》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罗裙百子褶,翠似新荷叶。小立敛风才,移时吹又开。

  • 《题禹庙》

    大禹归天后,南惟此庙存。屋腥龙挂影,岩墨电烧痕。夜祭支间火,春鼙浪里门。到今疏凿水,敢不向东奔。

  •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自昔称王谢,於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书史辛勤学,文章苦死论。都然莫施设,恨尚九原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