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冠裳四十余,同官早几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信一廛何计反,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题为《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勉强冠裳四十余,
同官早几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
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信一廛何计反,
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
脱粟藜羹只自如。
诗意:
这是苏辙写给郭尉愿的一首诗,表达了苏辙勉力冠冕四十余年,与郭尉愿同为官员,但他们早年都曾过着山居的生活。诗中描述了苏辙在清晨时分迎接过郭尉愿来访,他的袖子里装着幽僧送来的几封纸书,这些书信成为他与外界联系的纽带。苏辙感慨自己的家信被官府扣留,而供应给官员的五斗米却未能送到,暗示了官场的腐败与不公。最后,苏辙听说郭尉愿将在秋天过后再次来访,他表示自己将准备一些简陋的食物来招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的官场生活和与郭尉愿的交往。诗中的山居和幽僧纸书等形象,展现了苏辙对于清雅、淡泊的向往和追求。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和对家庭与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真挚的待人态度。诗中的最后两句"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表达了苏辙对友人的期待和对简朴生活的崇尚,表现出他的豁达和独立精神。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苏辙的官场经历和内心感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弊端和对真正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简洁、朴素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示了苏辙作为文人官员的独特风格和对理想的坚持。
曾传谌母炼丹诀,夜夜西山採明月。壶里满盛鸟兔精,剑尖尚带蛟龙血。一自旌阳县归来,拔宅腾空入金阙。但留仵道八百年,未教他喫东华雪。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古巷槐阴合,愁多昼掩扉。独存过江马,强拂看花衣。送客心先醉,寻僧夜不归。龙钟易惆怅,莫遣寄书稀。
晓日彤墀,春风黄伞,天颜咫尺清光。恩袍初赐,一时玉质金相。济济满廷鹓鹭,月卿映、日尹星郎。鸣鞘绕,锦鞯归路,醉舞醒狂。追随宝津琼苑,看穿花帽侧,拂柳鞭长。临流夹径,参差绿荫红芳。宴罢西城向晚,歌呼笑语溢平康。休相恼,争揭疏帘,半出新妆。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