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尝龃龉更三已,我亦邅回再下迁。
趣舍既同高谊在,升沈虽异素交全。
斤从质丧知何用,蕙为芝焚亦自怜。
重咏十年情味句,吁嗟生意转翛然。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为该诗词的中文译文:
君尝龃龉更三已,我亦邅回再下迁。
趣舍既同高谊在,升沈虽异素交全。
斤从质丧知何用,蕙为芝焚亦自怜。
重咏十年情味句,吁嗟生意转翛然。
诗意:此诗是苏颂为了送别宋次道而创作的挽辞。诗中描绘了自己与宋次道在官场上历经坎坷,不断调任的经历。虽然职级升降不同,但两人之间的情谊始终深厚。诗人称赞了宋次道的品质和才华,同时表达了对自己的困境和失意的忧伤。
赏析:苏颂在诗中通过运用象征意义的词句,将自己与宋次道在官场中的遭遇进行了对比。诗人以“龃龉”、“邅回”等词语来形容自己职位的改变和跌宕起伏的经历,而用“高谊”、“素交全”来赞美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诗人感慨万分,对自身的贡献感到困惑,认为无论他为国家贡献多少,最终都会被当成无用之物。最后一句“吁嗟生意转翛然”,表达了对生活变故的叹息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友人在官场上的坎坷遭遇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官场的深深思考。这首诗词在情感上真挚动人,通过精妙的词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官场的残酷。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藉甚零陵郡,风流记昔贤。宅存元不部,人识范忠宣。山近地宜竹,溪清岸有泉。官閒时访古,余韵故依然。
昌黎遗俗在,兴教更烦君。地产无名木,春生半水芹。诗歌麟趾化,笔补鳄鱼文。莫厌官毡冷,相期粉省芸。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罗裙百子褶,翠似新荷叶。小立敛风才,移时吹又开。
大禹归天后,南惟此庙存。屋腥龙挂影,岩墨电烧痕。夜祭支间火,春鼙浪里门。到今疏凿水,敢不向东奔。
自昔称王谢,於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书史辛勤学,文章苦死论。都然莫施设,恨尚九原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