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三山寺》

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
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

作者介绍

唐彦谦,字茂业,幷州人。咸通时,举进士十余年不第。干符末,携家避地汉南。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光啓末,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兴元,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阆、壁、绛三州刺史。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无不出于辈流,号鹿门先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唐彦谦,字茂业,幷州人。咸通时,举进士十余年不第。干符末,携家避地汉南。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光啓末,贬又中掾曹。杨守亮镇兴元,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阆、壁、绛三州刺史。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无不出于辈流。号鹿门先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过三山寺》是唐代诗人唐彦谦所作的一首描写山寺景物、抒发诗人感慨的小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
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
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

中文译文:
过了三山江边的寺庙,可以眺望到高耸的岧峣山。石质的小径侵蚀着高大的树木,河滩上的苗田种植着农作物。一位僧人归来已是傍晚时分,一群白鹭栖息在寒冷的潮水边。远处传来风铃的声音,似乎在讲述兴亡的故事中的六朝时代。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三山江边的寺庙作为基本背景,描写了山寺和周围的自然景观。通过描述寺庙周围的石径,高树和河滩上的苗田,诗人表达了环境的美丽和寺庙的宁静。同时,诗人也描绘了僧人归来和白鹭栖息的情景,烘托出诗词的静寂和意境。在最后两句,诗人通过透过风铃端详在寺庙中,从而引出了社会上变迁的议题,抒发了对兴亡的感叹和对历史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描写细腻:诗人通过对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石径、高树和沙滩上的苗田,展现了细腻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感慨深刻:诗人通过描绘僧人归来和白鹭栖息的情景,表达了寺庙的宁静和自然的静谧,同时也引发了对兴亡和历史的思考和感叹。
3. 音韵协调:诗词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得整首诗词在音韵上协调和谐,使读者产生一种和顺的感觉。
4. 寓意深远:最后两句话通过风铃的声音聆听兴亡的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六朝时代以及兴亡变迁之感的哲理寓意。

综上所述,《过三山寺》是一首描写山寺景物、抒发诗人感慨的小诗。通过准确的描写和细腻的感觉,诗人创造了宁静和静谧的诗意,同时也寓意深远地表达了对兴亡和历史的思考。

  • 《暑行》

    谁敲白石生热烟,举头见岭思回鞭策。修竹林间有寒甃,莫打渴乌教近前。

  • 《蔡州壼公观刘道士》

    恩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 《书台》

    崛起扶刘氏,兼资将相才。臣心虽自切,天命若为猜。古壁空遗像,荒榛只旧台。斯人今不见,落日更徘徊。

  • 《忆秦娥》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 《又次老牧泛舟韵》

    早闻南国翠娥愁,曾见书飞故国楼。远客寒天须剪烛,美人清夜恰同舟。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